您好,欢迎访问天津市道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官网
服务热线:022-23256533
首页>业内观点分享>一个人内心开始强大的4个迹象

一个人内心开始强大的4个迹象





 批判性思维,是内心强大的武器 


曾经有段时间,我经常处于极度焦虑之中。

媒体时不时地发一些什么“同龄人抛弃”“阶层固化”“收割韭菜”的文章,每次都让我细思恐极。
 
我是自由职业。有次某牛人语重心长地跟我讲,自由职业会死得很惨,最终你极可能创作灵感枯竭。然后我就陷入恐惧之中,摇摆不定,寻思要不要出去找个工作?

这种恐惧,导致我既没用办法安心写作,也没有办法认真去找工作。





直到有一天,我读了一本书,《学会提问》,书里的观点解除了我的焦虑。


这本书说,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,有一个很关键的点,就是我们要知道,每个人在提出观点时,都有预设的价值观。


比如告诉我自由职业会死得很惨的大牛,他的价值假设,其实是“人的创作灵感,来源于工作。”
 
当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观点时,必须先去探寻对方的价值立场是什么?这样的价值立场正确吗?你需要接受这样的价值立场吗?
 
当我们有能力去反驳一个观点的时候,才能真正理解一个观点,也才能决定接受,还是坚守内心。如果不去发现观点背后的价值观,我们就很容易被观点绑架。

每次出来一波刷屏级的爆文,每次听到别人说点儿什么,我们就很容易跟着焦虑失眠。
 
安提斯德内说:


思想是比任何东西都坚固的城墙,因为它绝不会倒塌,也不会交到敌人手中去。





 走出稳定,拥抱不确定性 


生活中,我们有很多人,在日复一日的稳定工作里,失去了适应变化的能力。
 
朋友孙荀,在煤企工作了十多年。
去年效益不好,工资发不出。
我建议他辞职,另谋出路。
一米八的哥们,却捂着脸,脆弱得像个孩子,他说自己还能做得了什么。



唐山收费站下岗姐姐说:“除了收费,啥也不会。”
 

这是很多人面对变化时,内心恐慌的根源。
因为在那份虚构的“稳定”里,我们以为岁月静好,现世安稳,所以安逸地朝九晚五,安逸地吃喝玩乐,安逸地做一只被温水煮的青蛙。
 
当变化降临时,瞬间手足无措,崩溃彷徨。
盲目追求稳定,人就一定会失去抵抗风险和变化的能力。
 
狄更斯说:“这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。”


这句话放在今天再合适不过。这个时代,知识周期不断缩短,人工智能虎视眈眈,跨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,罗胖在跨年演讲里说“你甚至都找不到对手”。

可能你今天做的行业,明早醒来,就成为时代的过去式。打败你所在行业的,可能是你从来没当成对手的路人甲。
 
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“现状偏见”——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思维倾向,不喜欢冒险,喜欢维持原状。这是我们大脑程序里的一个巨大bug。





内心真正强大就是要对抗我们的本能,别贪图稳定。当一个人有能力面对随时出现的变化时,他的内心才能变得强大起来。




 学会放手,进入下一站 


前两天,朋友麦子和我说,老公有了外遇,提出离婚。她拒绝了。
尽管她也知道,婚姻早就名存实亡,也再无幸福的可能,但她就是不甘心,她的青春都给了老公,凭什么现在拱手让给外面的妖艳贱货。
 
麦子咬牙切齿,满脸的鼻涕眼泪。她放不下自己的点滴付出,放不下消逝的岁月,以及岁月里支付的厚重情感。

这些就像紧紧的抓手,抓住她无法向前走哪怕一小步。



我想起我曾经的一段经历,尽管是关于工作,但其实很多事情都有相通之处。

 我本科学的是法学,毕业那年埋头苦学,几乎是头悬梁锥刺股,终于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,取得了资格证。
接着,我找了律所,开始实习。但我每天都过得非常痛苦,因为我特别讨厌东奔西跑,也不喜欢和人接触太多。

上班成了我最恐惧的事情,无数次想放弃,却又下不了决心——

我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时间精力,四年大学,又是孤注一掷的参加考试,司法考试又那么那么难,要放弃就意味着,过去的一切作废,努力付之东流。

 
继续是苦,放弃也是苦。
幸运的是,我最终还是下了决心,放弃了不喜欢的律师职业。



美国作家佩格·斯特里普写了一本书叫《放弃的艺术》,书中提到,大部分人都有两种普遍的心理:害怕沉没成本和厌恶损失。这两种心理作为前后关系,紧紧联系在一起。
 
人们在决定是否放弃一件事情的时候,会特别在意:自己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大量的投入。过去的投入,就是我们付出的成本。

放弃就意味着成本付之东流。我们每个人都本能地厌恶这种损失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宁愿在痛苦中辗转反侧,也下不了决心放弃过去。
 
然而,坚持并不一定明智,放弃并不可耻。积极放弃,是重要的人生选择之一。下一站,自有下一站的风景。懂得适时放弃,人才不会陷在泥潭里。






雪莉·桑德伯格(Sheryl Sandberg)

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、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

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



谢丽尔·桑德伯格,福布斯上榜的前50名最有力量的商业女精英之一。
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典礼上,她发表演讲时说:


我们比我们知道的自己更脆弱,但同时我们也比我们想象中的自己更强大。


很多人都能背出尼采的这句话:



这两句话,其实都是在说,我们每个人,在面临困境时,都比我们想象中,更有能力活下去,甚至是活得很好。
 
为什么这么说呢?

《反脆弱》这本书讲了一个很颠覆的道理:人在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,如果没有被杀死,那么这个人就会拥有一个更强大的“生存系统”。

风会熄灭蜡烛,却会使火越烧越旺,人其实也能从波动和不确定性中获益。
 
很多时候,让我们内心支离破碎的,正是生活中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,猝不及防的灾难。身处变故中,我们仿佛掉入了混沌的无敌黑洞,漫漫无期的痛苦中,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亮光。明天,再也不是另外一天。
 
如果我们能改变信念,坚信自己能够对抗变故,而且还能在变故中变得更强大,那我们就可以看到裂缝里透进来的亮光了。


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,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,就会被时代裹挟着,犹如浮萍,不知道去向哪里,随时可能被大风大浪吹走拍散。

 
我很喜欢罗斯福夫人说过的一句话:“除非你愿意,否则没人可以伤害你”。归根结底,能够伤害我们的,其实也唯有我们自己。






cancelcode

扫描二维码添加企业微信联系我们